消費型社會

/郭立昌
消費型社會是對照生產型社會說的。生產型社會是個有生產力、創造附加價值的社會;消費型社會則恰恰相反,而其特徵是「B > C即商家比客人多,商家從事的多為消費型產業。生產型社會創造人民、企業、政府三贏的安和樂利局面是「W」型社會;消費型社會則製造血本無歸的悲劇導致哀鴻遍野,是「M」型社會。
立昌21歲(1974)時,創建「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」於台南永康六甲頂鹽水溪太平橋畔,午夜一場暴雨沖垮了堤壩,搶修中引來行政院長蔣經國入內關心,稱讚「做正經的生產事業很好」,之後送來「利用厚生」(尚書‧大禹謨)四字意即「善用資源嘉惠眾生」,可看出那時代的層峰之雙向期許。
可惜,證偽主義創始人卡爾‧巴柏(Sir Karl R. Popper, 1902-1994)說:「開放社會的年輕貴族以話術奪得政權之後總是把悲劇帶到人間,成為開放社會的敵人!」造成所謂的專制時代人人得以安居樂業於生產型社會,所謂的民主時代卻迷航於悲苦哀鳴的消費型社會。
公義的經濟社會》(郭立昌,2010)是2009APEC領袖會議與各國政經領袖針對金融海嘯起因的對話輯錄,書中論〈消費型社會〉源於「不對等的流動Unequal Movement)」,必定造成其中一方受害,使黃金國度淪為荒場,社會問題叢生,社會成本耗費的代價昂貴。(郭立昌,2010290)我們自1980年代即以非官方身份未雨綢繆地從精密工業發展出自動化工業,以至於電商產業,旨在提供政府做不到的產業轉型升級事工,為鄉親們開闢一條又一條的出路;詎料,「不對等的流動」依然在錯誤的口號下進行著。每次的不對等的流動就是造成「失業問題」,為了存活,受害者只能紆尊降貴,去從事與其專長無關的工作例如模具師傅去賣雞排,導致一間間的商家出現,居然比客人的數量多,二度傷害於焉產生。
為釐清「W」型社會與「M」型社會的分野,茲摘錄〈消費型社會〉如下:
消費型社會
不對等的流動」是淪為消費型社會的主因。
不對等流動的情況如下:「一、流動的雙方國民所得差距太大;二、經濟規模相差懸殊;三、政制體制不同。
必定造成其中一方受害,使黃金國度淪為荒場,淪為消費型社會,社會問題叢生,社會成本耗費的代價昂貴。
阿昌初創業時,他的員工月薪新台幣30(還不到壹美元)當年台灣的國民所得據稱新台幣壹萬元,但公務員的收入都在水準之下,就是每個月薪還不到新台幣八百元。
196612月,阿昌接到一張新台幣10萬元的訂單,他的產品單價只有新台幣0.08元;但是,他用自動化機器以五天工夫就生產了125萬個,完成訂單,收回貨款,賺得九萬元。
這九萬元等同於150個公務員的月薪,可以還清阿昌賒欠鴨母寮菜市場的全部債務。
這張十萬元的訂單,在美國那些有制度的工廠眼裡,只是一筆小錢,光是花費在要不要接單的評估流程,就沒啦!
因為,美國的同業需要發薪水,什麼東西都要錢,也就是所謂的「成本」;雇用最好的成本分析師來「成本降低(Cost Reduction簡稱CR),毫無用處,因為成本依然存在。
他們同樣進一公斤新台幣80元的銅板,經過制度化的加工程序完成的產品,可能成本已經超過500元了,他們可一點賺頭都沒有。
一般的產品,阿昌都是三天內開發出來,外國同業拿著他的樣品去弄了半年,也不一定能做得出像樣的東西;他們這半年所花費的成本,就足以在當年的台灣買好幾間房子了!
所以,超低國民所得的台灣,加上高階技術,取代了美國的同業,無形中迫使他們轉行,或者失業。
1971年,阿昌在永康鹽行買地,一坪新台幣壹佰元;美國一個模具師傅月薪就要壹仟美元,約新台幣四萬元,可以買400土地。
那時,一個月新台幣壹仟元,就可以在台灣吸引不錯的人力資源;匯率壹美元兌新台幣40元;簡單講,美國的成本在先天上就輸給台灣四十倍。
當他們遇上了那種可以一年365天工作,只要客戶提得出要求即可以完全符合的人,也就毫無招架之力;因此,阿昌與他的客戶吸納了該行業的生產價值,進行不公平的競爭。
而美國的同業,面臨的就是關廠的命運,但他們都必須買電視機、買收錄音機;台灣人成了生產者,美國人成了「消費者」。
一項產品的生產數量,決定其實際的生產成本;因為,文明世界的產品幾乎都要投資生產設備,若不能生產到經濟規模量,收入低於支出,必定血本無歸。
所以,經濟規模越大,成本越低;經濟規模與資本規模成正比,也就是投資額越大經濟規模越大。
阿昌從小立志當「竹雞」,他發現廟口的大哥是師法的對象,於是流連忘返;大哥拉著阿昌的手,教他「兩腳微蹲、與肩同寬,腹部吸氣,提肛出拳~」
然後,大哥告誡說:「不可用我教的,欺侮弱小!」
一個廟口大哥都知道不可欺侮弱小,但是在今日世界看見的是什麼?恃強凌弱尚且不足,甚者看見別人的東西馬上口水直流,不予以吞噬殆盡,絕不罷休。
像產業外移的企業,把在廉價勞力國家大規模製造的產品,回銷到母國;母國的同業,面臨這種競爭,絕對坐以待斃,而工廠關門、勞工失業、連企業主也失業,必接連發生。
美國人都穿鞋子,鞋子卻不在美國生產;小朋友穿一雙160美元的鞋子,同學都穿,你若沒穿,肯定被笑死;所以,父母就忍痛用信用卡買鞋,再無止盡地付高利,不知哪天才付得完?
日本貴婦在巴黎左岸的精品店買一個幾萬元的皮包,右岸卻有一堆失業人口,無法享受這不是在法國生產的皮包的利益。
台灣在強人統治之下,從1966年勵精圖治發展經濟,更在1972年開始建設台灣;1979年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,台灣的經濟也展翅飛翔。
那時,美國卻不時傳出企業關門的消息,人浮於事;相較之下,台灣的熱烘烘,美國的冷颼颼,真是天淵之別。
阿昌先到日本東京,準備轉機飛美國;東京的朋友很高興地請客,四個人就吃掉10萬圓日幣(400美元);日本的景氣跟台灣一樣熱。
到了紐約,卻找不到朋友吃飯;有人告訴他:「現在這裡很不景氣,一般人身上連20美元都沒有,誰敢跟你出去吃飯?」
旅途中,看著美國的朋友拿著報紙尋找折價券,與在台灣的奢華生活--老是筵席不斷、熱鬧滾滾,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目睹卡特總統執政下的美國--產業外移、關廠他遷,生產型的社會淪為消費型的社會,社會的生命力越來越衰弱;再遇到無法抵抗的因素--石油震盪,則造成大量的失業人口;人們在失去工作之後,也失去了收入;於是,廉價商品大行其道。
企業關廠他遷的目的是什麼?答案只有一個:「追逐更高的利潤!」完全不顧他們吸盡這地這民的資源與青春,說走就走;到了新的地方,那邊有廉價勞力、優惠關稅配合,生產充滿了競爭力的商品回銷到他們離開的地方,促使故鄉淪為消費型社會。
人們正苦惱於收入減少,努力節約之際,見著便宜貨趕緊買回家;而害得他們失去正常收入的企業,則加工趕製,再回銷--如此惡性循環,致使消費型社會的生活者越來越痛苦。
阿昌定義上述的情況為「不對等的流動」,足以使受害的一方失去一切;而受益的一方則贏者通吃,沒有雙贏的空間。
1986年,台灣有許多外商紛紛撤資,說台灣開始有罷工、國民所得已「高達三千美元」,影響生產,無法控制成本。
曾幾何時,台灣也如同棄婦那般,失去外商的寵幸;聽說:「台灣要朝向民主自由的方向前進!」即被指為不具投資價值。
外商一一離開台灣,被資遣的人員如同大行星爆炸後形成的小行星,每個人都抱持希望創業,相互效力;政府也提出青年創業貸款、中小企業輔導體系,配合渡過轉型的危機。
小虹創業之初,申請「青年創業貸款」,低利率、七年返還本金,使她能充裕地運用來創造更多的資源。
台灣並沒有因民主化而倒下去,反而國民所得從三千美元成長到一萬三千美元,經濟規模更擴大數倍之多。
雖然,專制政體一條鞭的做事方式,的確有效率;但是,人是有靈的動物,在自由意志下發揮出來的潛能,更為可觀。
許多囫圇吞吃十八世紀亞當斯密經濟理論的人,漸漸地在1980年代取得學位,趁著台灣經濟起飛之際,回來卡位,完全沒有實務經驗,如同瞎子領路那般地誤導鄉親。
這群東風撐肚腹之輩謂:「哪裏便宜,就往那裡去買!」造成許多無知的企業主進行不當的移動。
曾經有個生產童車的人誇口說:「我在台灣已經是第一了,到了上海,加上那邊的廉價勞力,就是世界第一。」然而,他移動之後卻從地球上消失了!
阿昌曾經到北京大學拜訪一位鄉親,這位鄉親說:「投資活動之中,必須考慮『道德風險』。」一語點亮阿昌心中的暗室。
常聽美國人說:「Short term gain for long term pain!」意思是:「暫時的享受,換得長久的痛苦!」
可見,美國人與我們的上一代一樣的千囑萬咐:「要大家注意享受的代價!」
早辛苦,早快樂!」古之明訓,但卻在邪惡之徒的慫恿之下倒轉了過來,造成債的綑綁,在這地盤根錯節,社會的多數人難逃其害。
因著金融海嘯,大家終於願意講開來,把債拿出來討論;有人指出:「政府需要錢,就發行公債,舉債高達十兆美元,並評論為:『這是財政的癌症!』」
既然是癌症,就需要治療,首要了解的是病灶所在。
阿昌認為:「邪惡之徒過去二十年,傾全力消滅『生產型社會』,使我們生存的世界淪為『消費型社會』,乃是發病的元凶!」
消費型社會是由東風撐肚腹者,與現代米甸人聯手執導,促成「膨風型經濟」,傷害人類至深且巨。
1990年初起,許多人瘋狂地往廉價勞力國家移動,把莫名的移動變成流行,把本地的生產事業連根拔走;這種「單向流動」,流出的一方必成荒場,流入的一方必繁華至朱門酒肉臭。
20年後檢討,社會型態已經淪為消費型社會。
消費型社會的人民,必生活於悲苦哀鳴之中;執政者若再鴉烏烏,睜著茫然的眼睛,則哀鴻遍野必定難免。
生產事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,不發展新產品又沒有競爭力,欲發展則需要資金;到了銀行卻見行員說:「你的財務報表呢?唉,不要那麼麻煩,就申請消費性貸款吧!」
這十幾年來,許多新創業者四處碰壁,因為銀行竟然大力推銷「消費性貸款」,欲投資資本財者反而無法獲得奧援。
大家終於看見台灣也像1979年美國的民眾所遇到的問題!因此,必須了解「生產型社會」與「消費型社會」這種結構轉移的問題,而且需要儘快解決。古人說:「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。」當大家都能從不對等的流動中覺醒,停止單向流動,定下心來欣賞身邊的玫瑰,不去夸父追日時,經濟社會自然會回復安和樂利。(郭立昌,2010290-297

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,在APEC各級會議促成諸多法案及議題。

參考文獻:

郭立昌(2007d)。W型社會。台中:磐虹。(20076月出版)
郭立昌(2010)。公義的經濟社會。台中:磐虹。
郭立昌(2014)。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台中:東海大學。

相關連結:

美國發明專利(Linda Din Invention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64680.htm(黑手博士的政治啟示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66708.htm(談賴清德反貪腐)
http://ldinvention.blogspot.tw/2018/04/trd.html(感應式交易讀取裝置(TRD)
http://pklctpp.blogspot.tw/2018/04/blog-post.html(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)
http://apec-experiences.blogspot.tw/ (To Meet the Bogor Goal by TES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56044.htm (APEC科技經濟政策講師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63381.htm (ETC交通工具電子付費裝置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66479.htm (賴來賴去很方便)
http://tnews.cc/07/newscon86121.htm (APEC 2018高峰會之數位經濟)
https://lindadin58.blogspot.com/2018/11/apec.html (丁玲虹在APEC倡議的虛實整合)
http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18/11/apec.html (經由APEC為台灣開出路)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K-Horn Science Inc.的由來

社會責任宣言

生產型社會救台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