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8的文章

消費型社會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消費型社會是對照生產型社會說的。生產型社會是個有生產力、創造附加價值的社會;消費型社會則恰恰相反,而其特徵是「 B > C 」 — 即商家比客人多,商家從事的多為消費型產業。生產型社會創造人民、企業、政府三贏的安和樂利局面 — 是「 W 」型社會;消費型社會則製造血本無歸的悲劇導致哀鴻遍野,是「 M 」型社會。 立昌 21 歲( 1974 )時,創建「 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」於台南永康六甲頂鹽水溪太平橋畔,午夜一場暴雨沖垮了堤壩,搶修中引來行政院長蔣經國入內關心,稱讚「 做正經的生產事業很好 」,之後送來「 利用厚生 」(尚書‧大禹謨)四字 — 意即「 善用資源嘉惠眾生 」,可看出那時代的層峰之雙向期許。 可惜,證偽主義創始人卡爾‧巴柏( Sir Karl R. Popper, 1902-1994 )說:「 開放社會的年輕貴族以話術奪得政權之後總是把悲劇帶到人間,成為開放社會的敵人 !」造成所謂的專制時代人人得以安居樂業於生產型社會,所謂的民主時代卻迷航於悲苦哀鳴的消費型社會。 《 公義的經濟社會 》(郭立昌, 2010 )是 2009 年 APEC 領袖會議與各國政經領袖針對金融海嘯起因的對話輯錄,書中論〈 消費型社會 〉源於「 不對等的流動 ( Unequal Movement )」,必定造成其中一方受害,使黃金國度淪為荒場,社會問題叢生,社會成本耗費的代價昂貴。(郭立昌, 2010 : 290 )我們自 1980 年代即以非官方身份未雨綢繆地從精密工業發展出自動化工業,以至於電商產業,旨在提供政府做不到的產業轉型升級事工,為鄉親們開闢一條又一條的出路;詎料,「 不對等的流動 」依然在錯誤的口號下進行著。每次的不對等的流動就是造成「 失業問題 」,為了存活,受害者只能紆尊降貴,去從事與其專長無關的工作 — 例如模具師傅去賣雞排,導致一間間的商家出現,居然比客人的數量多,二度傷害於焉產生。 為釐清「 W 」型社會與「 M 」型社會的分野,茲摘錄〈 消費型社會 〉如下: 消費型社會 「 不對等的流動 」是淪為消費型社會的主因。 不對等流動的情況如下:「 一、流動的雙方國民所得差距太大;二、經濟規模相差懸殊;三、政制體制不同。 」 必定造成其中一方受害,使黃金國度淪為荒場,淪為消費型社會,社會...